2022年9月22日,国务院食安委、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食安委发〔2022〕7 号)和《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0号),分别对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作出新规定。
按照国务院食安委部署,各级食安办正积极落实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两个责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1. 实行责任清单制:要求市、县、乡、村四级党政领导干部与对应的企业建立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包保责任清单制度。
2. 实行任务清单制:包保的党政领导干部要督促企业做好“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抓好常态化防控、强化应急处置、加强宣传和培训”四方面的工作。
3. 实行督查清单制:要求省市县乡建立督查组对包保干部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情况做督查。
4. 建立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制度:规定包保干部要同本级党委和政府(食安委)、村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明确包保主体,承诺履职尽责,确保完成任务。
答:近年来,在各方一起努力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显著提升,食品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仍存在企业未依法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职责任务不清晰、安全管控不到位等情况,导致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为推动真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和法规有关要求,制定了《规定》。
《规定》的出台,将推动企业进一步建立完整食品安全责任制,配齐配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完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体系。有利于抓住企业关键少数,推动履职尽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有利于监管触角深度延展,确保出了问题后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有利于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四十四条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作出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法配备食品安全专业方面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PART 3
《规定》第五条明确了应当配备食品安全总监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类型。未达到食品安全总监配备要求的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员。若企业已配备了符合本规定食品安全总监任职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可不必改变原职务称谓,明确其为食品安全总监,履行总监职责。PART 5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至少配备1名食品安全员,根据公司规模、食品类别、风险等级、管理上的水准、安全状况等,建立健全本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的数量应结合实际需要确定。PART 6
对于已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配备相应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企业,可保留企业原有的部门和人员配置,但要确保可根据《规定》的要求履行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相应职责。PART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做检查评价。此处的自查是指企业根据食品安全有关要求自行组织的按时进行检查评价。自查工作不能替代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但能结合开展。PART 8
食品生产经营公司能够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加大管控、排查和调度频次,但不能低于此要求。若企业已经有类似工作机制的,可以将原有制度与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相结合继续执行。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允许按日、周、月方式划分,也能结合公司制作经营实际对应建立班次管控、双日排查、双周调度等类似制度,将日常检查、定期排查和定期调度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风险隐患始终在可防可控范围。PART 9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停工、停产后可暂不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相关情况应如实记录、存档备查。PART 10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要求建立《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和《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文件名称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真实的情况调整,但要确保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情况有记录、可核实。PART 11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法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